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書評 :古代社會(李昀)

 

書評 :古代社會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

984651

李昀

yunemilie@gmail.com

 

    「古代社會」一書,書如其名,作者路易斯˙亨利˙摩根藉檢視古代歷史材料,再加上當時「現」存被認為屬於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社會狀態的「活化石」材料,對人類社會制度的回溯推演,呈現「古代」人類社會面貌;最主要,更是希望以此書揭櫫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客觀規律。而摩根主要分別從三個人類制度面向政治[1]觀念、家族觀念、財產觀念及各觀念中的某些概念的萌芽及發明方面著手,用以證明人類發展的各文化階段是按照規律順序發展的。而欲進一步證明摩根的基本理念:「人類的經驗所遵循的途徑大體上是一致的;在類似的情況下,人類的需要基本上是相同的;由於人類所有種族的大腦無不相同,因而心理法則的作用也是一致的」Morgan 2000[1964]:7-8)。

    摩根所生處的19世紀後半,演化論大行其道,對於「進步」觀念十分崇尚和重視。另一方面,西方人又對於「奇風異俗」、不知究竟是人或非人的各種種族之新「發現」,在一方面驚異之餘同時也確認了西方社會做為人類發展最高峰、最進步的證據。因此,對西方人來說這也是一個自信的時代。這在摩根的字裡行間中可略見一二。「整個人類的歷史,直至每一分支分別達到今天的狀況為止,都確實是遵循上述前進順序進行的」 Morgan 2000[1964][2]今天的狀況,其意雖為今天,範圍卻僅限於當時的西方。書中所假設人類社會發展之階段僅只文明社會未被區分低級中級和高級,原因之一也許是文明社會已是人類社會發展最完熟也最進步的階段。也就是說,摩根是站在人類社會發展之最高階段-文明社會(也就是西方社會)往回望。而他所回望的對象,他所欲呈現人類的「古代」社會,則有許多其實來自在摩根所處時代的「現時」族群。但一方面。他認為人類的某些概念及發展為進步的象徵。

    摩根否認了從「人類退化說」來說明當時所被「發現」的各類「奇風異俗」的「人」,雖與西方人相較看來似乎是退化,然而退化並非其本質,而是在其各種智識及經驗上尚未臻進步成熟,待以時日,這些奇風異俗的各類人種也可以進化成文明社會的階段。甚至,「我們研究處於上述人類文化諸階段中的各部落和民族的狀況,事實上也就是在研究我們自己的遠古祖先的歷史和狀況」(Morgan 2000[1964]16)。可以說,他們的「退化」與「不進步」從本質上轉為經驗上。某方面似乎欲反轉對於「現時」土著民族本身的低下地位,但某方面又鞏固了其社會在整個人類文明進程中低下的地位。

    摩根的企圖是很大的,他想找出的是呈現放諸全人類四海皆準的人類社會演進法則,這樣的企圖則奠立於一個基本假設,也是他對於人類社會演進變遷的看法。他假設:「人類歷史的起源相同,經驗相同,進步相同」Morgan 2000[1964]

這種對於人類經驗一致性的假設若成立,則他從眾多材料中所歸納出的人類從蒙昧野蠻到文明之法則,也才能成立。而至今天,演化論普遍已遭揚棄,這種法則已因其演化論觀點而褪去其光彩。將人類社會的此種歸類法也就似乎沒有意義了。在「在地觀點」還未被強調的當時,「文化」帶有一種位階性,被放在人類社會演進過程的大秤子估量,各有高低優劣。

    摩根的人類社會發展三階段是一種有力的描述性工具。他指出了社會演進的客觀自然法則,並將所見的歷史材料及當代民族誌材料放入,原本不能理解和解釋的奇風異俗,用此一法則描述便漂亮的暫時解決了當時人們的一個大問題。土著民族的奇風異俗,其實是高貴的我們的遠祖的生活樣貌。然而,這樣的階段性似乎也只是摩根帶著西方觀點的分類,他假設了人類歷史之線性發展並在這一段歷史線軸上分割出許多階段。[3]而各種階段之所以轉變,或更明確地說,進步,則肇因於人類各種經驗及知識的累積各階段的到達與否則決定於某些時代的發明或發現。如此解釋社會演進的方式,在民族誌資料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因為其假定不同種族的大腦、心智以致於社會發展過程皆相同,終究只能在解釋不同地區人類社會同質性的部分較為成功,在異質性的方面的解釋力量會較為薄弱。

摩根的論點還隱含了一種原始社會較封閉的假設。他們可被用來論證蒙昧與野蠻階段的狀態僅止於被西方初發現時的狀態,一但被發現後,受到西方文化,文明社會的參雜,也就讓其原本的制度消失湮滅,在一開始,作者也指出,「他們的制度正在解體...這種情形強烈的要求我們美國人進入這個廣闊的園地來獲取豐富的成果」Morgan 2000[1964])。一旦因為被文明社會參雜,偏離了正常應依循的演進軌道,可代表蒙昧及野蠻時代的社會便會消失,也就少了可比對的材料。

    摩根雖明確指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其論證所使用的材料非常豐富精彩,資料的地理範圍更擴及世界各地。可充分顯示作者對於材料處理之用心。即使現在,摩根的觀點因演化論色彩或因其解釋力不足而被時代揚棄,但我們應該更注意的是本書寫作背後所透露的時代氛圍背景,摩根的理念必然受到他所處的時代分為所影響。藉由此,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學科形成之初以至今日的脈絡,甚至是整個人類智識發展至今的脈絡。

 

 

參考書目

 

Morgan, Lewis Henry

2000[1964]  古代社會,楊東莼、馬雍、馬巨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 摩根將政治觀念分為以氏族,也就是以純人身關係為基礎組織的「社會」,及以地域和財產為基

  礎組織的國家。前者摩根認為是古代社會流行的形式;而後者則為文明發展後而出現的較進步

  制度。

[2] 摩根所歸納出的文化發展階段:()低級蒙昧社會;()中級蒙昧社會;()高級蒙昧社會;

  ()低級野蠻社會;()中級野蠻社會;()高級野蠻社會;()文明社會。

[3] 對某些民族來說,歷史甚至是非線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