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書評:古代社會(蕭詩平)

 

書評:古代社會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

蕭詩平

9846504

copingbow47@gmail.com

 

摩爾根(Morgan)《古代社會》一書做為人類學界的經典,書中架構在今日人類學思想已有許多被批評,或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然其仍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全書開宗明義的點出「人類的進步是從發展階梯的底層開始」(Morgan2000:3),他所設想的文化發展階段總共有七個,能夠將這些龐雜的資料有系統又細緻的組織起來,確實非常不容易。這種大歷史的寫作與進步史觀,和目前的歷史教科書在章節安排上有高度的相似性,可說是深受其影響。其對於親屬制度的幾個架構和分類也都確立下日後探討的基礎。

本書基本上以人類發展進化的三大階段(蒙昧期、野蠻期、文明期)為架構,細分的七個階段,是他認為各階段重要的轉折情況。雖然主軸扣在家族制度,實則廣泛談及政治、婚姻、財產甚至宗教等多個面向;完全符合當時學術思潮的特色:文化進化論與全貌觀的思想。摩爾根和當時的其他人一樣想解釋為什麼會有不同於西方的人類社會,他在本書使用自己與他人的民族誌材料,還有考古學跟其它史料,用歷史的進程來解釋:

 

如果我們沿著幾種進步的路徑上溯到人類的原始時代,又如果我們一方面將各種發明和發現,另一方面將各種制度,按照其出現的順序向上逆推,我們就會看出:發明和發現總是一個累進發展的過程,而各種制度則是不斷擴展的過程。(同上:4)

 

他的突破前人的有幾點:進步觀、全貌觀、使用田野材料(含文獻及實地調查)、將人類的發源地設定在亞洲大陸(而非非洲)以及強調人類智力原理的一致性,有些幾乎達到現代人類學的幾項特色。雖然用進化觀推翻之前認為異民族是退化造成的說法,在今日已不能再被接受。他一再使用希臘、羅馬等西方文明起源的代表和跟他同時限的異民族做同一類比,像是把平面的地理空間變成歷史。還有,摩爾根為什麼覺得母系社會就該是最初的原型社會呢?姑且不論,現在已經開始對於母系、父系社會此種分類到底對不對的質疑聲浪;及對被研究者而言,這種分類到底對解釋他們自己重不重要。我們承認摩爾根書中舉例的社會狀況都是一種符合真實並正確的描述現象,但組織起來的邏輯為什麼非要是母系社會開始呢?如果證據只是因為作者當時所處的文明社會是父系社會,所以與之相反的母系社會就該是最原初的,那會不會太顯薄弱?假使一樣用進化論的觀點,但不把母系社會做為原初,那這整套理論是否仍能成立?現在不用進步的觀點,分散看待不同田野的情況,那人類源起的故事要怎樣換一套說法說下去?事實上,光是要完整的把各洲各族的材料套入這三階段的邏輯,在寫作上就有一定的困難度,像是非洲這塊,在書中的處理就比較少,作者將之歸於研究尚少,且情況混亂。或者現今質疑母系、父系分類適切性的情況下,能不能有更好的範疇用以解釋?

不過筆者以為,摩爾根的思想完全不能被苛責,就像即使他有做實地調查,但使用上仍是將這些材料當作一般文獻與史料交替來使用,而非民族誌的做法。這些都能用十九世紀的學術風潮來解釋。首先,理性主義與對科學的崇尚,使得人人想要讓自己的分析符合科學的標準。尤其在十九世紀中期達爾文的演化論發表,對西方社會造成了巨大影響[1],進步觀的思潮至二十世紀初依然風行。另外,他提出人類智力原理的一致性,顯示出他有心不要貶抑那些異民族的心態,也算是較新的概念,畢竟到二十世紀初還有不少人在討論原始人心智問題。[2]不過他甚少討論到思考的層次,而是只用技術發明來談智力原理。並且他只承認原理上智力一樣,但進步的程度還是不同,因此未能真正消除對於異民族的歧視。

參考資料:

Morgan, Lewis Henry

1975 [1877] Ancient Society. Palo Alto, CA: New York Labor News.

Morgan, Lewis Henry

2000[1964]古代社會:從蒙昧、野蠻到文明,馬雍、馬巨譯。台北:台灣商務。



[1]雖然在此之前,進步觀就曾被提出過,且達爾文的演化論並不等同日後出現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2] Lévy-Bruhl在《原始思維》、《土著如何思考》,還有Edward Evans-Pritchard都還在討論關於人類心智能力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