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書評:古代社會(蕭褘涵)

書評:古代社會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

蕭褘涵

9846503

hsiaomokki@gmail.com

 

        首先讓我們理解,本書成書的年代是一個還沒有廣泛「文化人類學」概念的年代。[1]法律知識背景的Lewis Henry Morgan是以一種近乎撰寫法律條文的嚴謹蒐羅態度,書寫記錄各個民族歷史材料。並兵分兩路取徑研究人類文明歷史發明及原始制度;內容包括文明進展的歸類、政治組織形成、親屬制度、財產制度這四個部分來分析人類如何從「蒙昧而野蠻[2]的社會進展到「文明」世界。

        自書名《古代社會:從蒙昧、野蠻到文明》,讀者便可理解出作者的社會進化論觀點。Morgan很具企圖心地欲從西方古文明發源的古希臘羅馬[3]為始,架構出一龐大的人類共同文明演化軌跡的論述。

 

人類有一部分生活在蒙昧狀態,有一部分生活在野蠻狀態中,還有一部分生活在文明狀態中,這是無可否認的;這三種不同的社會狀態以必然幼自然的前進順序彼此銜接起來。(2000:3)

 

筆者會認為Morgan的進化論觀點尚停留在十九世紀當道的Lamarck進化論,維多利亞式的演化觀點(Victorian evolutionary thought)Lamarck認為生物性狀是可以由後天累積而來的,在類似的邏輯下,Morgan會認定文明的發展是墊基於線性的歷史積累。於是他選擇將北美、澳洲、大洋洲等可提供觀察資料的原始社會制度填入他形塑的文明演進大架構中,並不時與高度發展的古希臘羅馬文明作比對。這樣的研究方法其實暗示了人類學研究的一大前提假設:我們認為人類共享有一致的心靈結構(mental unity)來感知世界。Lewis Henry Morgan站在這樣的基礎來理解人群,卻過於武斷地認定不同文化會循著相同的心志演化(mental evolution)路徑去發展,而忽視了各個社會的自主性與環境的相對歧異。

        但不能否認地,撇開部分已不合時宜的演化論述,以及刻意滿足其社會演化論述的推論內容。本書最為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一系列從社會結構及社會脈絡中的演繹的親屬形式討論,從最簡單的微小社會組織一步步複雜化至現代社會之過程。在第二部〈政治制度的發展〉前段,他從以性別為基礎的氏族組織開始列舉,

 

第一種,也就是最古的一種,我們稱之為社會組織,其基礎為氏族、胞族和部落。第二種,也就是最晚近的一種,我們稱之為政治組織,其基礎為地域和財產。按照第一種方式建立了氏族社會,在氏族社會裡,政府與各人的關係是透過個人與氏族、部落的關係來體現的。這些關係純粹屬於人身性質。按照第二種方式組成了政治社會,在政治社會裡,政府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是通過個人與地域的關係來體現的,所謂地域,即鄉、縣和國。(2000:64)

 

人的社會組織被往前推進,他認為婚姻制度的差別也是包含演化高低順序的,時間演進依序出現,血婚、伙婚、偶婚、父權制、專偶制。性別基礎的社會組織亦有先後演化順序,先是女性世系,再者是男性世系。Lewis Henry Morgan在解釋這些轉變時,通常是以人群有需求釐清經濟與財產繼嗣分配歸屬的前提來推論。比如他在解釋何以社會氏族由女性轉變成男性為主時,他說:

       

當耕作促使房宅和土地屬於私有之後,必然會出現一種與當時流行的士卒成員繼承制相抗衡的運動,因為此時父親的身分日益確定,而舊有的繼承制卻排除財產所有者的子女繼承權,而將他的財產給予他的同氏族的親屬。父親們和他們的子女共同為爭取新繼承制而奮鬥,這就為世系的轉變提供了充足的動力。(2000:357)

 

論證古代家族制度轉變時,他亦強調財產存在與分配的難題如何影響人調整已經習慣的家庭制度邏輯,

 

財產觀念在人類心靈中的成長過程,包括財產的創始、財產的享有,特別是包括對財產繼承權的法定,凡此均與專偶制家族的建立密切有關。財產力量之強大從此開始足以影響社會機體的結構。(2000:402)

 

至此,讀者方能理解作者唯物的歷史觀點。

也就是說,Morgan的研究中暗示了,他認定人群內在自有一股趨力,在創造了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富裕。經過了財富的累積,社會產生的仔細分工並開始強調個體化與小單位家庭組成之必要,迫使人群在思考分配資源的同時,同時推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人類文明的開展。而這一切的論證起點,就是他蒐集的龐大親屬制度材料。

 

 

 

參考書目

 

Lewis H. Morgan

  2000 古代社會:從蒙昧、野蠻到文明。台北:商務。




[1] 差不多的年代,E. B. Taylor出版的是Primitive Society,取徑宗教來理解定義,何謂「文化」。這是與本書作者相異的理解方式。

[2] 語出本書封面之書名小標,「從蒙昧、野蠻到文明」。

[3] 關於古希臘羅馬人民生活物質文化的內容,作者採用的偏向文學書寫的荷馬(Homer)史詩材料。因為他認為是文字標明了文明的開展。(2000: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