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書評:古代社會(陳玩臻)

書評:古代社會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

陳玩臻

cwc.play@gmail.com

九十九年十月四日

 

        路易斯‧亨利‧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撰寫《古代社會:從蒙昧、野蠻到文明》一書,由現存的社會制度以及歷史記載兩方面的材料,描寫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認為人類社會的演變必定是從蒙昧(savagery)經過野蠻(barbarism)到文明(civilization)三個階段線性演變。書中從四種向度出發分析,分別為:各種發明和發現所體現的智力發展、政治觀念的發展、家族觀念的發展以及財產觀念的發展。其中以政治觀念的發展著墨最多,認定發展亦按照氏族、胞族、部落至聯盟或民族的線性順序。全書緊抓其核心概念「社會的發展是以線性的方式進行,而各個社會現在正處於不同的階段,但朝著文明前進」,筆者認為摩爾根為了以科學實證的態度分析社會發展,列舉各種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類社會描述部分生活細節,顯得零碎且冗長,但仍有其價值,適合讓讀者重新以其他角度看待書中材料。

        摩爾根以人類生活史中所發明或發現的技術作為分類的依據,所歸納的社會發展階段,筆者將其整理成表1。作者認為只以丹麥學者提出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雖有用卻不足以清楚劃分每一個階段。其所舉的理由是發明青銅之後並未完全廢置石器不用,各階段互相重疊,但筆者看不岀作者的分類方式有解決此問題。


 

1:以生活技術為分類依據形成的社會階段

 

時期

階段

起始特徵

蒙昧社會

初期

初級

此階段只食用水果堅果 

中期

中級

食用魚肉、用火

晚期

高級

使用弓箭

野蠻社會

初期

初級

製作陶器

中期

中級

東半球:動物飼養、西半球:灌溉農業

晚期

高級

鐵器製造

文明社會

開始使用標音文字、出現文獻記載

 

        接著作者先描述北美洲易洛魁人的社會組織由氏族進展到胞族,再到部落進而形成聯盟。這個部分由於作者親自參與其中,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者親身體驗而得到的結果,對於其為何以四個層次來描寫顯得清楚有條理。接著作者開始列舉美洲其他地區原住民的社會組織,每個可以名之的部落幾乎都有被提到,但是其資料來源大多來自傳教士或者旅行者,有時來自住在該部洛的居民在部落之外被遇到。這些資料來源的可靠性令人懷疑,傳教士或旅行者難免帶有自己的詮釋,而離開部落的居民學會作者的語言並使用此語言告訴作者,是否有語言理解上的問題,也不得而知。

        接著分析墨西哥阿茲特克聯盟的社會組織,所使用的材料是西班牙學者的史學著作。摩爾根認為這些著作有大量間接的證據指明阿茲特克人有氏族和胞族組織,但西班牙學者未以該種分類方式來描寫,行文之間,作者不斷地批評西班牙著述者以自己的眼光錯誤地把具有封建性質的社會組織套用到原住民身上,進行粗暴的歪曲。雖然批評有幾分道理,但筆者認為墨爾根不過是以歸納創造出另一種的規則,便企圖套用在所有人類的身上,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粗暴的歪曲?

        作者繼續舉出希臘人的政治組織發展,寫作方式延續了前面的引用和分析,全書行文至此,讀者若不是已經被他說服了把書當作百科全書來讀,便是被瑣碎的例證整得昏頭轉向,不願再讀。已經花了許多篇幅立證美洲印地安人、墨西哥原住民和希臘人,作者期望描寫的是全人類的會組織狀況,因此不得不再提其他的人類部落氏族,於是以幾段話描述之。甚至提到中國的百家姓,印度的種姓制度等,雖不詳細且待考證,但大膽廣納資料呈現人類普同性之企圖,讓人佩服。

        摩爾根書寫到了第三部分「家族觀念的發展」,將婚姻制度分為五種,分別為血婚制、伙婚制、偶婚制、父權制和專偶制。並認為這些制度並非涇渭分明而是由血婚開始依序過渡到其他制度,又是一種線性的演進方式。筆者認為作者分析整理出婚姻制度,有助於了解人類社會的各種存在方式,但為何摩爾根無法接受這些方式可以共存,一定要排列岀線性關係?

        從全書的內容來看,概念彼此互相呼應,並且可以看到摩爾根試圖跳脫其他學者或史學家的視野所做的努力,可說是相當精采的學術著作。但是線性發展的觀點在今日已經被多元平行發展的觀點挑戰,如果摩爾根有機會認識多元平行發展的觀點不知道會否修改此書的觀念?其實筆者認為,若除去線性發展的觀點,《古代社會》一書的資料拿來以多元平行發展的觀點看待,也無不可,甚至不證自明地呈現了社會組織發展的多元性。

 

 

參考書目

 

路易斯‧亨利‧摩爾根

        2000 [1877]  古代社會:從蒙昧、野蠻到文明,楊東蒓、馬雍、馬巨譯。臺                                       北:台灣商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